Friday, December 22, 2006

怎么爱才对

  北极熊的故事见报后引起了一些反响。
  我收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读者反应:有人不舍得它,恳请动物园留下我们的本土北极熊,却也有人说既然离开对它最好,那就把爱放在心里让它走。
  爱的面貌何其多。把它留在身边细心呵护照顾,是爱;让它到更理想的环境得到更好的照顾,也是爱。
  爱的挣扎往往就是在拥有和放手之间。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是放手,但我也可以说,那会不会是一种放弃?另外,还有人说,只重拥有的爱是自私,但我也能说,爱是不是根本就该这么自然?
  不是想质疑爱的本质,只是意识到每个爱的动作都有两种天差地远的解读。重点或许不是外界怎么看,而是接受你的爱的人怎么想。
  遗憾的是,北极熊无法告诉我们它的想法,不然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它比较喜欢我们的哪一种爱法。
  因为总自以为是,以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去爱,是我们人类的通病。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等一下”以后

  过去一个多星期,不时会有感而发,想写一写blog,可惜最后始终停在想的阶段。
  突然看到什么、发现什么、想到什么,会告诉自己要写进blog里,当成一种纪念,也把它看做跟多一些人分享所见所闻的平台。然而,碰上忙的时候,就会想等会儿再写,终于忙完了,又累了,就跟自己说明天再写,结果明天又重复同样的过程。拖着拖着,原本有的感触淡了,原本想写的事忘了,等到今天我终于有空又有精力坐下来写点什么,居然变成脑袋空空,什么也写不出。
  这样的讽刺不知是不是提醒(惩罚)我,凡事都有它的timing,当下该做就理应马上进行,否则过去了即过去了,追也追不回。
  我想我总有个“等一下”的毛病,尤其碰到手上有事时,就是一再地犯老毛病。
  碰过朋友生日,明明记得的,因为在忙,我就跟自己说等一下才传SMS送上一些祝语,结果就忘了;再记得时,错过了生日。也试过妈妈嘱咐我做一些事,又是因为手头上有事,我又会告诉自己等一下做,结果当然也没记得;等到老妈问起,oops……只能认错。
  总之,“等一下”这三个字害了我不少回,但问题就是我还是没学乖。现在,终于轮到自己吃了自己“等一下”的苦头。明明有满腹的话,等啊等,现在好了,一个字都想不出了。
  以后看自己还敢不敢“等一下”!

Tuesday, November 28, 2006

酒店惊魂记

  周末到马来西亚雪邦公干报道A1赛事,公关公司安排大家住进Sunway Lagoon的一家酒店。
  酒店装潢得很时髦漂亮,整体感觉很不错。我和其中一位公关小姐同房。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那间客房,而且无独有偶,状况总会在我一个人的时候发生。
  入住酒店的第一天晚上,我在公关公司安排的酒会结束后先回房,本来准备换了衣,睡个好觉,没想到整个房间的灯突然熄灭又亮起。我顿时吓了一跳(乌漆麻黑的当然吓人),决定再观察房间的灯。结果,同样状况一连发生了三次,最后灯索性不再亮起。
  还不至于吓到歇斯底里的我抹黑出了房间,过去隔壁敲了摄影的门,准备看他房间是否也有同样状况。幸运的他,房间是一片灯火通明。意识到应该是我房间的电路有问题,我们打了电话叫维修部查探。后来,维修工人重新设置了电路,问题果然解决了。等我同房的公关回来时,灯就再也没熄灭了。
  第二天晚上,同房公关还没回房,灯又在我一个人的时候作怪了。最糟糕的是,这回我要洗澡。想象自己冲凉冲到一半,突然眼前一片漆黑,身上又没衣服,想求救也不行,心里就不寒而栗。怎么办?
  我把启动电源的插卡,狠狠地给它插好,然后就硬着头皮进冲凉房,一边祈求灯不要熄灭,一边快速洗澡。还好不算太倒霉的我总算有惊无险地熬到澡洗好,马上就往床上躺倒头就睡。
  连续两天,灯一直和我过不去。我的同房公关没有遇到灯的问题,却是一直被洗澡水“折磨”。
  她申诉水喉出问题,接连两天都冲冷水澡。而怪就怪在,我却总是享受热水澡。怎么水到她就是冷,我用又是热的?
  正当她听我的电灯惊魂故事以及冷水热水状况听得花容失色时,谜底终于揭晓了。原来问题就出在水喉的构造有问题,如果转到热水的尽头,流出的水是冷的,反而把开关设在中间,水就会是热的。她刚好每次就把水喉转到尽头,而我又总是把开关设在中间,所以就变成这诡异的她冲冷水,我冲热水。
  搞了老半天,我对这家酒店有了一个结论。它没有闹鬼,而是闹技术毛病。电路接不好,所以灯时不时就熄灭;水喉造不好,所以明明标志热水却流出冷水。
  除了外观美,建酒店的人还真应该更注意细节,别平白无故吓死住客。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年龄不符实”的烦恼

刚好写了一篇有关人们越活越年轻,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的新闻报道。
外貌能比实际年龄轻是许多人都乐见的情况。我也不例外,只是有些时候看起来太年轻也是一种烦恼。但或许这可以称为令人快乐的烦恼,只是发生的那刻,你不会觉得有多快乐。
两年前,和家人到澳洲悉尼度假,刚好住进一个底层有赌场的酒店。有一天早上,爸妈进了赌场碰碰运气,我和小弟到餐厅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我们就想回酒店房间休息,等爸妈试完手气后,一起外出。不料,我发现糊涂的自己忘了带房间钥匙,当时心想,不要紧进赌场跟爸妈拿钥匙就好了。
于是,我一副自若地叫还没到合法进赌场年龄的小弟在外等我,我进赌场找爸妈。没想到我正准备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时,保安人员拦住了我,马上就问“May I know how old are you?”。
当时,已经23岁的我还得意洋洋地作出回答,以为铁定过关。但是,保安人员却不买账,穷追不舍:“May I see your passport?”
我顿时有些无奈地解释说:“My passport is in the hotel room but I don't have the key with me. I have to go into the casino to find my parents and get the key from them before I can get my passport. It will be very fast.”
保安人员依然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像我是什么未成年的“偷渡客”,企图擅闯赌场,因此坚持没有护照就不让我进场。尽管我再三保证只是一下子,甚至让他跟着我,他还是坚持NO WAY.
不甘心自己明明成年还被拒于门外,我尝试从另一个门进去。可是,那里的保安人员更是神通广大,马上说:“I have been informed not to allow you in.”
真的是气死我了!
结果,我和小弟只能呆坐在大堂等爸妈出来。
那种感觉真是令人气结,因为我本来就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赌场,却因为看起来不像21岁,就只能哑巴吃黄连。
幸好爸妈不久后出来了。我很不甘心地回房拿了护照冲下赌场,想出一口气,证明给刚才那个不让我进场的保安人员看,他看走眼了!
只是,没想到,我再到赌场时,那个保安人员居然换班不在了。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06

奇怪的问题 
 
  那天妈妈不舒服,陪她到私人诊所看家庭医生。  
  我帮她登记了名字后,我们坐在一旁等号码。突然,在登记处的小姐突然探出头对着我们喊道:“你很久没有来了hor?我找不到你的名字。”
  我眉头一皱,只回答她,有来过。之后发现她把名字搞错了,所以找不到妈妈之前的病历卡。  
  问题解决后,我回到了位子坐下。忽然间,登记小姐又对着另外一个病人喊道:“你是不是也很久没有来了?没有你的名。”  
  这时,我和妈妈终于都忍不住露出啼笑皆非的表情。  
  妈妈首先开腔:“这个人这样问很奇怪。”  
  是啊,我也正这么想,怎么有人在诊所问人家,你很久没有来啊?
  Touchwood!谁会整天往诊所跑,一直看医生!而且大庭广众问病人你是不是很久没有来,叫人家怎么回答?真的没有,好像回答起来有错,来得不够频繁,害病历卡也找不到;如果是有,那更糟,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回答自己是药罐子,经常光顾医生,那多难为情。  
  横想竖想,那根本是很不得体、甚至有点过分的问题嘛。  
  当然我相信问者无心,她大概只是急着想要答案,也顾不得说话的礼仪。只是,登记小姐怎么说也是提供服务的人,既然是面对人的工作,就应该有更好更得体的对人态度,让接受你的服务的人感到舒服开心。
  毕竟生病看医生已经是既辛苦又不开心的事,还要面对这种答是也不自然,答不是也尴尬的奇怪问题,岂不是要叫病的人更不开心。

Monday, November 06, 2006

死刑的恐怖

阿豪死了。
报道说,他在上绞台前饱食了一顿。丰盛的最后一餐有他爱吃的鸡腿、大虾等。
我忍不住要想,他吃着这生命中的最后一顿饭时,心里有何感想?平时最爱的食物在死期将近之即,是变得淡而无味,还是五味杂成?
这恐怕阿豪自己才知道。
活着等待死亡,这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死刑的恐怖不是死刑本身,而是等待的过程。眼睁睁倒数自己的死期、和家人一一诀别、作最后的交代……我想这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的。
当等待的结果是令人心惊胆战的,试问谁不会在等待中惶恐?
我曾经在一个游乐园里坐过一个attraction。所有人必须在一个房间要坐成一个圆圈,而一但坐下了,座位就会把人锁住,让人动弹不得。随后,圆圈中间一个关着一只恐怖妖怪的玻璃箱破裂,妖怪不知所终。灯马上暗掉,眼前伸手不见五指,耳际随时能听到妖怪的呼吸和脚步声。
我记得那个等待。妖怪出现的感觉是很恐怖的,因为尽管预料到它会出现,却完全不知道它会怎么出现。就是这种等待“最后一击”的感觉令人不安,使人极度恐惧。
等待一个虚幻的结果尚且叫人害怕,更别说是等一个真实的死亡。
我所玩的游戏最后什么恐怖事情也没发生,灯光再亮起时,妖怪已经被关会箱子。出其不意的吓人戏码终究没发生。我当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但对阿豪而言,他没有惊喜。再怕,也逃不过死刑,他只能咽下最后一口气。

Thursday, October 26, 2006

加辛加薪,还是加薪加辛?

MAS估计我们大家的工资明年有望上升4%的那天,我负责写“我读新闻”的栏目。
当时,我的自然反应是工资的增加多少意味着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压力也相应提高。
老总看到了我写的小感想,跑过来开玩笑地跟我说:“要加辛才有加薪。”
我一时听不明白,副主任笑说,意思是要加辛苦才能加薪水。不过,她随即教我,把“辛”和“薪”对调,幽默地回老总说“要加薪水才能加辛苦”。
哈哈哈……说穿了根本是现代版的鸡和蛋矛盾。
是应该先辛苦地工作,才得到加薪;还是薪水加了,才有动力辛苦的工作?
我们大家恐怕都没有答案。打工的人相信都只知道,要辛苦地工作,才有加薪的机会,而获得加薪后,更要辛苦地继续工作,以获得下一次加薪的机会,而薪水再加后,就更更辛苦地工作…… so on and so forth, And it never ends.
“辛薪相加何时了”?
退休之即,我们大概就可以跳脱这个cycle。不过,在这个时刻来临前,我们只能继续无休止地为加辛(薪)加薪(辛)团团转。
谁叫我们毕竟只是凡人。

Friday, October 20, 2006

回首往昔

  小胖提醒了我一个自己差点忘了的变化:以前在报馆里的优频道新闻演播室变了样,现在已经是UFM1003的播音室。
  媒体整合两年多了,是啊,是应该向前了。我忍不住到那个我曾经日夜走动的工作空间看了看。熟悉和陌生交缠,有种说不出的百感交集。
  不是没放下,只是还是无法不触景生情。
  突然,想起自己当初在整合后,写了一篇从来没发表过,却句句都是心声的散文。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相信要快乐地向前,就必须有回首过去的勇气。
  正视过去后,就是更放开胸怀地迎接未来。

《优新闻结束后的那三天》

  那一夜,当新闻结束的最后一个音符也沉寂了,我的心无法静止地抽动着。  

  我笑。为了掩饰想哭的冲动。  
  演播室里,握手道别的画面,祝福鼓励的话语,重叠着,交错着。
  心乱了。  
  我忍不住上前拥抱那个对我从来都那么好的人。只想说谢谢,只想说保重,却哭了。  
  一发不可收拾。原来泪积得那么多,抑得那么苦。   
  无可奈何的终结,别无选择的分离,无路可退的现实。一切终究尘埃落定。   
  就在午夜钟声响起那刻,人、事、物走进了不再有明天的明天。

  新一年,我的心有一部分不见了。

  空。   
  虚脱。身心都疲惫。   
  通宵,歌声、人声、哭泣声,停不了。尽情地玩,开怀地笑,放声地哭,大肆地宣泄。   
  我用欢歌笑语包扎那个有缺口的心。愚蠢地认为包得紧些,不再触碰它,伤口很快就愈合。   
  以为不省人事之后,再睁开眼就是更灿烂的天空。 醒来,其实才是麻醉消退,痛渐渐侵入的时刻。   
  昨夜星辰已逝。   
  当一些东西还要不断地提醒这个事实,只是更难受。  
  如故的躯壳,已变的灵魂。我看到熟悉外表下的陌生,只感无力。
  作日的人,今天全散了。心忽轻忽重,是不见了的部分太重,还是仅存的太轻?    

  惘。  
  郁闷的星期天。雨纷飞。  
  让面对改变的人倍感凄凉。如影随形的,是驱不走的失落。  
  不停地闯进思绪里,令工作的人分心,分神,而后消沉。  
  我不想旁观过去,却带着缅怀的脚步,情不自禁路过。  
  昔日的热闹,在无人的空气中,烟消云散,了无痕迹。不留一张纸,不掉一支笔,只剩没了主人的电脑无助地蹲坐一角,等待它无法控制的命运。  
  一切整齐得如此苍凉,仿佛人不曾在这个空间存在过,仿佛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新闻不曾在这儿诞生,仿佛这里从来没有过去。  
  心的缺口流出了一滴滴的血。  
  鼻子一酸,泪竟湿了眼眶。  
  面目全非的空间,只让过去更历历在目。突然,特别想念大家。

  念。  
  有些感情一旦付出了,要收何其难。  
  人转不过来,环境却是义无反顾地改变。  
  两天已过,春风吹又生。那片荒凉的天地转眼又是生气勃勃,变化之快令我有些错愕。  
  不知那里唯一没变的桌椅是否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但愿不是。  
  因为旧人的灵魂还在不舍地流连,留恋。   
  唯有别再看,不再想,才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只是,眼睛可以不看,心却无法停止感受。每一次的回忆又是一次狠狠地剖开伤口。  
  愿心习惯那个伤口后,就忘了痛。  
  我等着。  
  只希望到时血不会已流干。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我的过去,你的未来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了报业控股开放奖学金给高中毕业生申请的广告。
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报业引进新血的时期。忆起自己当年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途径成为了报业的一份子。
那时高中prelims刚考完,无意间发现了同样的广告。当下最吸引我的就是在申请奖学金过程中报馆所提供的实习机会。原本我还在发愁A水准考试后要打什么工来消磨进大学前的悠长假期,这下有这个能够见见世面的小记者工作,无疑是人生一段难能可贵的经验。
于是,我毅然申请了报业控股的奖学金。当时没敢奢望会拿到奖学金,只希望有个尝试当记者的机会。
记得寄上申请表格后,首先接到的通知是参加一场笔试。我幸运地过了第一关,第二关则是面试。那可以说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一场正式的面试。傻乎乎的,也不太记得自己说了什么,但印象中总觉得那次面试应该挺糟的,还几乎令我认定自己向往的实习机会已经被搞砸。
结果,居然是一场惊喜。我通过了面试,被派到了《联合早报》副刊实习。年少的岁月最喜欢“风花雪月”,能在副刊访明星、写生活专题、品美食写食评、介绍旅游地,可说令我度过了既充实又快乐的实习生活。
曾听过有人说,凡事贵在第一次;印象是完美的就很难不爱上它,这就像我对记者的工作。
因此,我拿了奖学金,今天“回到”了我18岁时就已经认定的工作。
那天主任叫我带着实习生出外采访,我突然有所感触:昨日跟着正式记者外出采访的实习生,成为了今日带着实习生的正式记者。
人生的交替不就是这么一回事。
有一回有实习生问我,记者的工作好吗?
这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何说起?我只能回答她:“我从你的身上看到过去的自己,或许你能从我身上看到未来的自己。”
好不好,就看你觉得我好不好。

Sunday, October 01, 2006

遥远的儿童节

今天一起床就收到一个朋友的简讯,上面写着“儿童节快乐”。
哦,对啊,今天是儿童节。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节日。
我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原来一晃,我已离童年那么遥远。
回望那一段纯真年代,真是一阵恍如隔世。
人们常说,只要长保一颗赤子之心,无论多老,都还能享受孩子般的快乐。
只是我越大,越体会到要保持这样的心境谈何容易。
当周围的人渐渐从天真烂漫的小孩变成世故现实的成人,身在其中的你如何能不变?
不变的纯真只会沦为被唾弃的无知。
所以成长过程,我们往往都身不由己地相应改变着,没有所谓好坏,只是变得更适应成年的世界。
或许正因为这样,和童年越来越脱节的我们其实更需要祝自己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不只给孩子们庆祝他们的童真,也给成年人追念我们不知不觉失去的童真。


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异族通婚的另一种解读

  我总觉得异族通婚是个“不简单的任务”。
  因为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即使是拥有同样的文化、语言、宗教,要美满地维系一段婚姻生活都已经不简单,更何况是这段关系还设在文化、语言、宗教都不同的基础上。这当中还没包括家人可能出现的不接受、社会会投以的奇异眼光。
  光想都觉得步步艰辛。
  然而,友人对这种能冲破重重障碍的爱情有另一番解读。他说,既然这么多差异这对异族恋人都能毫不畏惧地克服,那不是更证明了他们的爱坚定 不移?
  或许在新时代下,社会真应该改变以往非常具有贬意的“杂种”观念,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种需要有莫大勇气结合。
  毕竟,我们现在不都流行fusion,hybrid吗?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灯坏了

我的浴室的灯泡坏了。
忘了通知家里的Number 1 Handyman---老爸 (灯泡坏掉、冷气漏水、水管阻塞、汽车出问题等等都找他),结果我突然觉得自己像农民,要赶在日落之前,还有一线曙光时快快洗澡。
习惯一个按钮,黑夜也变白天;电的发明让人类无需再受制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现在,灯根本已经是生活的必需品。
只怕这样的习惯有一天会被剥夺了。
想起不久前,Discovery Channel播出了一部纪录片,说科学家发现地球在2010或2011年将面对一场浩劫---“太阳风暴” (Solar Storm)。据说,太阳上的化学作用会产生一种威力无比的波,而这股太阳波将在不久的将来如同风暴冲向地球。到时,它将扰乱地球的磁场,全球将陷入无电状态,而科学家预计要恢复全世界的电源将需要长达10年的时间。
若真的如此,可真是令人不寒而栗。想想没有电等于没有灯、电视不能看、电脑不能玩、收音机不能听、手机不能用、还有热水器、冷气、洗衣机、冰箱、熨斗、电话,以及很多大大小小的机器全部不能运作。我们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所有贸易终止、所有金融活动瘫痪、所有娱乐消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
到时,由电建立起来的世界可能要回归到电未发明时的生活方式。
只是已被宠坏的我们还能适应原始生活吗?
但愿这场据说无法避免的太阳风暴不如预计中严重。大自然面前,我们只能卑微地抱着一丝希望。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忙碌后的饥饿

  我发现自己的肚子有一种奇怪的运作模式。
  它会在我忙得不可开交时自动拒绝进食,然后就在我忙完后的那一刻马上发出叫声。Timing出奇的准,不知道是忙碌制止饥饿发作,还是饥饿在忙碌面前不敢吭声。
  或许根本是我的工作促使忙碌和饥饿必须找寻有效共存的方法。
  因为不时会碰上采访工作非常接近截稿时间的状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访问、写稿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祭五脏庙。有时,在记者会上,有同行会劝说,起码吃一点“顶一阵子”,再赶会报馆写稿,但我始终无法片刻停下医肚子。
  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想象报章有一栏还控空荡荡地等着自己的稿,食欲就会瞬间消失了。尽管明明是自己一向吃饭的时间,肚子却会出奇地配合没有抗议,于是感觉上完全不饿,就根本没有吃的冲动。
  往往要等到写完最后一个字,交上最后一篇稿,喘了一口气,才发现先前的不饿根本是肚子“响应”忙碌营造的假象,事实上我早已经饿到一塌糊涂,而肚子更是随即叫得乱七八糟。
  然而,即使终于了解肚子其实总是强忍着饿成全我的忙碌,碰上同样状况时,我还是没有进步,一意孤行地牺牲它,就像现在。
  它每叫一声,就叫我心虚。
  真怕有一天它忍无可忍,索性革命。
  
    

  
  

Monday, September 11, 2006

回来

时间果然是一眨眼就过了。仿佛像是刚刚踏出国门享受假期去,没想到转眼间已经回来。
新加坡的保安更加森严,下机后也得经过一轮检查,才能通关。而托运的行李也因为必须检查后才能领取,结果整个入境过程罕有地拖了近1小时。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为IMF大会作准备的其中重要一环。
站在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我忍不住要想,不在的这个星期,自己错过了什么?想起之前访问凤凰台著名主播吴小莉,她说总希望自己做到“有大事发生时我在”。我想,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份“贪心”吧。就是希望能够参与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即使不是最前线的访问者,也想在新闻室里感染那身为一份子的投入。
记者与新闻就是由这种微妙的关系联系着。
所以回国后翻开报纸,看到IMF大会各环节的筹备如火如荼地进行、家喻户晓的“鳄鱼先生”海中遇袭死亡、日本皇妃诞男婴、将退役的车神Schumacher又拉近同Alonso的差距等等,我竟然不禁为自己这段期间在工作岗位上缺席,感到一股莫名的失落。
没能第一时间见证及报道这些新闻,就是有那么一点遗憾,毕竟每起新闻事件都是独特的,发生后,不会再重来。
忙碌时期待放假,放假时又眷恋那份忙碌。除了犯贱,还能说什么呢。哈…

Friday, September 01, 2006

期待

  我很喜欢期待的心情,所以特别享受今天的自己。
  今天是放假前的last day of work。在积极完成手头上的工作的当儿,慢慢一点一滴地卸下忙碌,酝酿出国玩的心情,这是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期待。
  我甚至觉得期待的过程要比期待的那一刻降临时还醉人。
  以前念书考试,我特别喜欢考试接近尾声,接近最后一份试卷的那段日子。期待考完试,扔书出去玩的心情日益增加,大大冲淡了考试的苦涩,也为这颗心填满了喜悦。
  逢年过节,我最喜欢节日前的除夕。沸沸扬扬地为佳节做准备,张灯结彩、包礼物、筹备大餐、买东西等等,然后一分一秒地期待那隆重的倒数时刻……那种等着全心迎接欢乐的感受总是令人振奋。
  喜欢有期待,因为它永远寓意着某种快乐的来临。能够让自己处在这样的状态,就是一种幸福。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身份对调

某个杂志要做一个专题报道,我有幸成为了受访对象。
已经习惯访问人,突然间变成被人访问,感觉其实是有那么一点无所适从。
因为是注重画面的杂志,所以受访者无论是大牌明星,还是普通小市民如我,也要由专业化妆师、发型设计师做造型,换上有特色的服装,拍张靓照。
当我做好造型,瞥了镜中的自己一眼,都不禁被这个和平常的自己很不一样的我吓一跳。好像是一个平凡人套上了明星的光鲜亮丽。
一班做造型的幕后功臣绝对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我被安排坐在照相区的“hot seat”,镁光灯投射在脸上,眼前是记者、摄影师、美术编辑、发型师、化妆师、服装师等等一大群围绕着能够呈现出照片的电脑荧光屏,等着照相机那一声“咔喳”后,验收成果。
我坐在这陌生的位子,像主角又似旁观者。眼前的人看着我议论纷纷,谈论着我的脸左边还是右边好看一点,手应该怎么摆,笑容要再灿烂点……我僵硬地做着不怎么擅长的摆pose动作,配合着访问人的要求……做model还真的不简单。
终于完成后,我也在荧光屏前看了看自己的照片。
如何?
其实,我说不上来。
照片中的笑容,我熟悉,但露出这个笑容的人,却叫我有种说不出的陌生。
看惯了十年如一日很普通的自己,忽然要接受变glam的打扮,我想还需要一些调适。
自己看自己多半是怪的,美不美,我想还是等别人来评论吧。

Thursday, August 17, 2006

美丽的误会

我办公室里的电脑wallpaper是一张男孩背女孩的照片。
从来不觉得这张我与一个男孩的照片会引起什么误会,直到昨天,才忽然发现原来我周围的同事们都对照片有了个和真相差十万八千里的错误解读。
事缘有个一阵子没见的前同事兴致勃勃要我打开wallpaper,给她看我男朋友的照片,我一下子被问糊涂了。我的wallpaper哪有男朋友的照片?
然后,一回神才意识到前同事把照片中的男孩看成是我男友。想到真相,我有些忍俊不禁。但最惊人/好笑的部分原来是,这样以为的人不只她一个。坐在我周围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地问:“不是男友啊?我一直以为是……”
哈哈……原来大家都一直这样误会,却从来没有提问。
最后,我索性一次过向大家解开谜底。照片中的男孩是我家小弟。
当成wallpaper,只因觉得那是我与小弟一张显示着岁月匆匆的可爱合照。小弟比我小8岁,有好一段日子,他都是被我抱着 ,背着,牵着,大概我们的合照中有好多都是他被我照顾着的。但如今已长得牛高马大的他,倒像是照顾我的哥哥。我喜欢这张他背着我的照片,因为正好形成了一个有趣的role reversal景象。
只是没想到从我眼中看怎么大还像我小弟弟的他,在别人眼中却已成熟得像我男友了。
开始理解为什么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Tuesday, August 15, 2006

我们都长大了

  最近和中学朋友聚会。
  每次聚会,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动向,八卦着其他同学的状况,总会听到一些“惊人”的消息。像谁成为了什么专业人士,谁要出国深造,谁嫁人了,谁刚升级做妈妈(正好我中学是女校所以中学朋友自然都是女的)…… 
  听着听着,总免不了心生感触。原来一眨眼,我们离开中学的校门已经快10年了。10年,改变还真大。想当年,我们还年少无知地在同一个屋檐下上课学习。愁的是测验考试、谈的是电影音乐、憧憬的是学校假期、争论的是谁的偶像比较红……
  还记得以前坐在我旁边常幼稚地与我highlighter大战的同学,听说当了医生。
  还记得以前话不多很安静斯文的同学,听说当了律师。
  还记得以前很专心读书一副要做女强人模样的同学,听说结了婚。
  还有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转变……
  我从同学们的身上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看着以前和自己玩闹的同学,成为了不同领域的精英,总是有种难以言语的无法置信。
  不是不相信她们的能力,是无法相信我们这么快就长大了。
  作日的小孩,今天的大人。成长原来只是瞬间的事。

Tuesday, August 08, 2006

成绩单

  又到了派成绩单的时候。
  是啊,即使离开了校园,人生仍摆脱不了成绩单。从小到大,从考场到职场,只要生活在群体社会里,我们就必定面对某种竞争、比较和评估。
  以前念书时,接过成绩单总是战战兢兢的,因为那小小的一块东西总会把好的、坏的、光荣的、丢脸的事迹都浓缩在一起,放大呈现。有多努力,有多懒散,一目了然,逃也逃不掉。
  现在工作了,接过如同成绩单的评估报告,一样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几张纸就是一年辛勤工作的总结。究竟收藏了多少赞许,多少批评,在未打开时总是一个揪心的问号。
  昨天,我接过评估报告时,就仿佛有种瞬间时光倒流的感觉,像是又回到校园领成绩单。那种忐忑的心情,还是那么熟悉。
  但或许紧张其实是多余的。因为无论成绩如何,结果始终只有一个:就是继续努力。
  成绩不好,自然要加倍奋斗;成绩好,更是得再接再厉。
  因为接过这张成绩单的当儿,下一张已经等着填上分数了。
  人生就是这样由无数个成绩单堆砌而成。我相信努力不懈是贯彻始终的常态。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维持习惯

要维持一种习惯真的不容易。
最近看同事们的blog都会间隔一段时间才会有新贴子,其实我何尝不是呢。忙碌是大家共同的障碍。
当手头上的东西太多,写blog就变成了最无关紧要的事。难得忙完一天的工作,有一点时间,只会想还是先写完下一篇稿,先联络另一个受访者,先查一查某些资料……至于写blog,是,是,有一些感触想写下来,不过再等等,不急不急,等做完手上的东西再说;往往这一等再等,一拖再拖,晃一晃,就几天了。
Blog的天地只能苍白地显示一个已经过时的贴子。
有时,会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个习惯(是的,写blog应该是一种习惯)。就像买了一只宠物,本来还常常跟它玩,照顾它,后来就慢慢地因为生活中有更紧迫的东西占据着,而渐渐冷落了它。
我不是一个喜欢给自己增添新习惯的人,就是怕无法长久维持下去,有负于那个等着我掏出时间、付出心思照顾的东西。
习惯真的需要用心经营。我还在学着习惯这个新习惯。希望能越来越得心应手。
要做到习惯成自然,不简单啊。

Thursday, July 27, 2006

我报《我报》

转眼间,《我报》诞生快两个月。不时会想,这两个月,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而爱它的人究竟又有多少?
这样的问题很难有答案,因为要收集每个人的看法太困难了。只能从自己所见所闻当中,拼凑出一点头绪。我最近正好就有了啼笑皆非和欣喜感动的两种体验;都是和《我报》有关。

体验1

那天打电话访问一名年轻人。
说了几句话后,年轻人问: "Which paper are you from?"
"I'm from ‘my paper’." 我回答
"I know you are from your paper. What paper?"
我听了,当下只觉得好气又好笑。对方搞不清楚状况,还一副不耐烦的语气,以为我寸心耍他。
"The name of the paper is ‘MY PAPER’。"我特地强调,希望对方会听明白,也就此记着这份报纸。
面对弄不清你是谁的受访者,感觉最尴尬,因为对方始终对你半信半疑。

体验2

去一个记者会,碰到一位口操英文,华语说得一块一块的年轻人。对方问我是哪份报纸的记者,我说“my paper”。
对方突然好像找到宝似的,双眼发亮,兴奋地说:“You know I must tell you, my mandarin is very lousy and I don't read Chinese paper one, but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y paper’, I don't know if it's the colour or the layout or what, it just makes me want to read it , even though I can only read it very slowly.”
听到这样一番话,心里无法不感动。习惯听到的赞许不外是报纸“nice”、“easy to read”,但此刻听到有人说就算读得辛苦,读得再慢,也还是坚持要看完这份报纸,只因为觉得好看,真的很受鼓舞。

《我报》的一大目标就是希望能吸引平常不看华文的人重拾这个语文,看来这样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希望越来越多人认识《我报》,更希望越来越多不看华文的人愿意通过《我报》改变这个习惯。

Saturday, July 22, 2006

找一个故事

《我报》要以一个有human interest的角度写出开国元勋林金山对我国公共住屋的贡献。
于是,要找出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见证了组屋建设,对第一批组屋推动者林金山有印象的长者。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但要找到一个拥有这样一个故事的人,多少有点可遇不可求。
我和摄影记者到了本地最早落成的组屋区寻找新闻的主角。望着一栋栋的组屋,不禁有种茫茫人海的迷惘。您在哪里?
我们沿家挨户地敲门询问,但应门的老人少之又少。老组屋的老住户搬的搬、离世的离世,所剩无几,物换星移,倒迎来了年轻的一代。碰到了约50岁的居民,坦言当年年纪太少,知道得很少,童年记忆已是模糊;90多岁的老爷爷,口操福建话,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对林金山的印象,我用自己有限的福建话同他交谈,问出了感想却少了那个有feel的故事;还有60多岁的婆婆,向一些居民打探后得知有她这么一位老街坊,兴致勃勃地觅得了她,可惜老人家说什么都不清楚,当年只不过是嫁人搬到夫家,我只能一场欢喜一场空……
寻寻觅觅,差点以为我的新闻主角注定找不到了。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在快绝望之即,碰上了陈国梁老先生。已是花甲之年的他,背后正好就收藏着一个最真实,最动人,最新加坡的故事。
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仿佛也随他走了一回过去。
结束了采访工作后,我已是走到精疲力尽、热得满头大汗,但身体的疲累远不及心里的满足。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还是找到了您。
真的希望他的故事见报后能让年轻的一代有了领悟,让年长的一代有所共鸣。因为身为新加坡人,那是我们走过的路。

Tuesday, July 18, 2006

一场延迟又延迟的聚餐

刚过的周末,终于和另外两位“嘴刁俱乐部”的成员聚会了。
说起这个“嘴刁俱乐部”,是有一个有趣的典故。话说两年前,我还在优频道新闻工作时,有一天(忘了什么情况)和同事R和W聊天时,竟意外发现我们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爱吃却又嘴刁的一族。
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神经向彼此下了“战书”,约好一个午餐我们各自买下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到办公室来,然后办个个“大吃会”,互相“鉴定”彼此买来的美食,看谁的嘴最刁。
当时,只觉得什么都好吃,因为三个无聊的人围在一张办公室的小桌子,趁着忙碌的新闻工作未开始,边吃边笑边讲废话,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
就这样我们这个非正式的“嘴刁俱乐部”成立了。
我们原本还决定每个月定期举行一次美食分享会。但事与愿违,这个满是趣意的“嘴刁俱乐部”聚会随着优频道的结束,我们三人的分道扬镳,被迫终结了。
不过,为了延续这份由食物开始的友情,我们还是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继续美食大会。只是地点换成了外头的餐馆。大家说好,谁生日另外两人就给寿星请客,大吃一顿。
但忙碌的工作,不同的休息日,以及我们有限的假期总是令聚餐“好事多磨”,去年要给R庆生的一餐,一延再延,竟到他今年的生日都过了,我们才终于在刚过的周末聚上了。
还真的是聚得不容易。不过,好在总算让“嘴刁俱乐部”又人齐地碰在一块了。
大家都感叹真的太久没聚会了。以后要尽量三个月聚一次,这是我们最后的结论。
不知不觉,吃不再是重点,人才是成就这个“嘴刁俱乐部”的关键。
我的fellow嘴刁朋友,三个月哦,别忘了!

Thursday, July 13, 2006

我们开心吗?

  调查说我们很不开心。
  我想或许是吧,东西不断起价,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大家拼命工作,赚钱维持日益增加的生活开销;所以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休闲时间越来越少;渐渐忘了什么是享受生活。这样怎么会开心?
  突然想起放假在国外玩的同事YL,现在应该在日本想着该吃寿司还是拉面。记得昨天她为了晚上能安心搭飞机,中午还跑回报馆把没写完的稿赶完。当她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从位子上跳起来,兴冲冲地交稿时,她那发自内心,从每一个细胞渗透出来的喜悦可说是感染了所有呆坐在电脑前,打稿打得快变化石的我们。
  那一刻,虽然出国的人不是我,我都不自觉地感到开心。为开心的人而开心。
  每个人都有开心的能力,也都有不开心的动力。所以当不开心的动力太强时,我们都应该试着寻回开心的能力,缓冲生活。
  总觉得放假是很好的重拾开心方法。尤其放假出国的人最开心。
  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抛开工作的烦恼、忘记所有不快乐的事,让身心去旅行,多好。
  虽然不能长保快乐,但起码有短暂的“开心”充电,接下来的不开心动力也会来得比较慢。
  不能改变生活的环境,就找方法为生命注入一些笑容。
  突然,我也想放假去旅行。只是这一两个月内都不太可能发生。但不要紧,我想着这个念头,都已觉得开心 :)
  
  

Monday, July 10, 2006

世界杯结束了

  一个月的轰轰烈烈终于结束了。忙完了所有有关世界杯大决赛的稿后,心里禁有一股莫名的失落。
  这是因为不习惯热闹后的宁静吧。一个月来,天天与足球为伍,白天看/写有关足球的大小新闻,晚上看球赛……不知不觉,倒也习惯了这个很not me的作息。
  最近,一些认识我,但和我不熟的人都在问我,你真的有看球赛啊?你真的喜欢看?是,我真的有看球赛。真的喜欢?Erm.....老实说,我其实还真的蛮享受这个过程的。我一向不是一个喜欢看足球的人,但喜好真的是可以培养的,这些日子不停地日看夜看,倒也看出了一些感情。
  其实,我想我是喜欢这种有东西追看的日子。可以是一部连续剧,也可以是一本好书。那是一种生活有目标的充实感,尽管追看的东西可以很微不足道,甚至很无聊。总觉得当日子里有一种东西让你神往,念着,每天会过得特别有动力,因为心里会希望赶紧完成手头上的事,然后进入那个让你不停想念着的世界。这种状态,有种叫人陶醉的兴奋。
  不过,凡事都有结束的一天。日追夜追的东西终于结束时,那最痛苦。少了原有的兴奋,就是withdrawal symptoms来袭时,生活像是突然缺少了某种“目标”而变得空虚。这也大概就是失落的原因。
  然而,不要紧,相信假以时日就会“复原”,因为生活中总还会有新的东西让人“追”:)
    

Friday, July 07, 2006

谢谢有人捧场

  前两天有读者sms进来说喜欢看洪播播的报道,还希望世界杯之后这个播播档口还能继续下去,报道着其他的东西。
  看到这则简讯时,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感动。谢谢这位支持洪播播的朋友。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是这样的吧,就是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有人捧场,有人喜欢,即使只是很小搓的一群,也足以让自己觉得开心,也足以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很多时候,文字的工作是孤独的,虽然写出来的东西是给成千上万个人看,但你永远不知道到底谁在看,看的人有什么感想,认同吗?反对吗?喜欢吗?讨厌吗?这种one way的交流有时很恼人,因为u never know where u stand。
  有读者回应总是好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坏的最好是越少越好:P),起码有人给你feedback,肯定你也好,批评你也好,总算能够借助别人的评语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改进。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帮助,记者也不例外。Thanks to all those who make an effort to comment :)

Sunday, July 02, 2006

球场的领悟

连续两晚都各有一场球赛以点球作为终结。对于penalty shootout,我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喜欢看又不喜欢看。
喜欢,因为很刺激,门将和射脚one to one,就是那种步步惊心的紧张;不喜欢,因为耗了120分钟,仅在几分钟的点球之战决胜负,总觉得像草草了事,而且似乎对整队的实力有欠公平。
然而,看德国和阿根廷交锋,英格兰和葡萄牙激战,重点不是penalty shootout,而是从中学习了做人的态度。
两场球赛,两种过程,两个领悟。
1〕有志者事竟成

一球落后的德国就展现了这种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自乱阵脚,选择奋力反击,沉着应战,顽强抗敌,终于在第80分钟,漂亮扳平比数。这种沉稳的态度令人激赏,也是漫长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要峰回路转当最后的胜利者,毅力和耐力就是武器。

2〕小不忍则乱大谋

Rooney的红卡就是典范。就为了数秒的不爽,逞一时之勇(庸),怒踩对手一脚又猛推Cristiano Ronaldo,好处没捞到,反落得被驱逐出场。球赛的评述员说得好,多个星期的积极复原,为了换取在世界杯上阵的机会,却就这样被断送了。“百忍成金”,在球场适用,在人生的竞技场更是如此。蛮横、鲁莽、无礼,只能当有勇无谋的武夫。在这时代,EQ才是成败的关键。

Saturday, June 24, 2006

不再是足球草包

这段世界杯期间,每天都过得很有成就感,因为真的觉得自己离“足球草包”这个身份越来越远。
是的,我不想不懂装懂,在世杯开打之前,我即使不是“足球白痴”,充其量,也不过是个“足球草包”。必须承认对足球的认识非常表面:知道小组赛有积分榜,但不怎么清楚分数如何计算;知道球场上有种犯规状况叫offside,但总没搞清那是什么;知道哪些球队是强队,但一直不太懂他们利害在哪里;认识好些球星,但没完全弄清楚他们属于什么球队……
就这样一知半解。但既然不是超级球迷,所以一直都觉得这样的“知识水平”ok啦。直到这一届的世界杯,接过了“洪播播看球”的任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足球知识太低落,反而庆幸有了这样一个好好认识足球的机会。
写新闻,我喜欢接触自己不懂的东西,因为不懂,会更积极地认识学习研究,过程中能让读者有更全面的认识,自己也获益不浅。
没有人是什么都懂的万能人,但就是这些征服“不懂”的挑战,让我们增长知识,成为更接近万能的人。

Tuesday, June 20, 2006

等我的妈妈

刚过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和妈妈窝在房间里聊天,舅舅刚好进来,随口开玩笑说:“Wah,开家庭会议啊。”
妈妈随即回答:“你都不知道,我已经差不多一个星期没跟她讲到话。她每天都很迟才回家。”
是啊,妈妈口中的她就是我。
的确,由于工作的关系,近来都很迟才回家。到了家,每次看到妈妈在电视前打顿,我知道她其实很睏了,但就是想等她女儿回家,和她说一说话。有时,妈妈看我在外忙了一天,会说先冲了凉,再说吧,但往往我洗好澡出来,妈妈已经被周公拐走了。
没能花多一些时间陪伴父母,和他们聊天,心中总有些过意不去。   
那天 ,报纸正好早截稿,我10pm+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打电话回家告诉妈妈,我要回来了。她在电话另一端惊奇道:“今天这么早!”  
我心想,其实10pm+也不早了,但在已经习惯女儿每天晚上11、12点才现形的情况下,10点多对妈妈来说,真的是难得的早了。
有时,看着爱我的人,真不忍心做workaholic,总希望有多点时间给他们。

Sunday, June 18, 2006

爸爸和超人

今天,上电影院时,无意间看到了电影“Superman”的trailer,不禁有种温馨的感触。
那是想起童年的快乐。记得我第一部到电影院看真人(其他时候都是看cartoon)演的电影就是Superman。带我去看戏的人就是爸爸。
我依稀记得爸爸看“超人”时那种投入和津津有味的样子,与同我看cartoon movie时的昏昏欲睡,简直是判若两人。不过,那次,我们一起看得入神。不知道是因为超人的无所不能特别精彩,还是就单纯因为是第一次和爸爸有共鸣,我对超人电影从此有了一份难以解释的喜爱。
Superman是爸爸“介绍”我认识的,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认识的荧幕英雄。所以,即使蝙蝠侠再cool,蜘蛛侠再有新意,我始终眷恋超人。
沉寂了10多年,Superman终于又复出了,我是有期待的。它将让我再次走进童年。突然,好想和爸爸一起去看“Superman”。

Thursday, June 15, 2006

我不是盖世魔女

  又到了9pm球赛要开始的时间,按一贯的作息,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写好了一个球赛的骨架,因为球赛一完,就要截稿了,没有多少时间和文字慢慢磨。
  但是这几天,凡是我写好了谁赢,谁就要输,到最后还是要改稿。虽然我比较愿意相信发生这样的状况“纯属巧合”,但还是落得小胖给了我一个“盖世魔女”的外号 :S
   我知道球王Pele就是有乌鸦嘴,测谁赢,谁就肯定输... 我可不想像他一样。为了不要应验“百说百衰”的魔咒,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都别说 :P
  所以今天我决定不先写好骨架了,球怎么踢,我就怎么写。Hee... 这回小胖就不能再说我是“盖世魔女”了 :P

Wednesday, June 14, 2006

足球的季节

  最近每到晚上9pm,《我报》新闻室就会进入一个不同的状态。是快乐热闹的状态。
  大家开始出现在零食角落(那就在我座位后面),盯着不远处的电视机。是的,因为球赛开打了。
  不只洪播播要看球撰写新闻,从老总到编辑到记者,大伙也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加入了看球行列。有的就是为了看球赛,有的看球队表现,有的当然就是为了看球员,spot帅哥... hee...
  不过,这无损看球兴致,大家为不同目的看球,这才热闹,七嘴八舌的,你一句我一句,洪播播尽管面对紧迫的截稿时间,却很享受每天的这段时光。
  球赛的好看有时不仅仅是球场上的表现,一起看球的人其实也是关键。
  

Sunday, June 11, 2006

世界杯开打了

写这个blog时,我正一心二用地同时在看Sweden和Trinidad之战。我不是足球迷,对足球的认识也属一般。但是,既然我将在这世杯期间,专门负责写足球新闻,当然不能对球赛一无所知。所以临时订世界杯频道,比赛怎么样,也要看看,感受一下追球乐趣。
世界杯的第一场球赛,我和同事们到了一家酒店的lounge一起看。Germany和Costa Rica都各有建树,令这场序幕战还相当有看头。不过,大伙一起看球,最有趣的是看有赌球的人和没有赌球的人看球的不同。已经下了注的人看得聚精会神,对其他人的嬉笑完全充耳不闻,七情上面完全被球赛牵制着,精神紧绷得好像是自己在踢球。另一边厢,没赌球的人则是一派轻松,边看球边八卦,还不忘拍照发疯吃东西,像是看球赛为名,搞小派对为实,好不开心。
其实,球赛不和钱挂钩是件美好的事。牵涉到钱,就有实际的考量,支持球队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得考虑哪队胜算最大。跟钱没关系,就简单多了,想为哪队欢呼就为哪队欢呼,管他是热门还是冷马,情感就直接,不用那种明明想支持A但下注了较强的B,结果看在钱的份上,怎么样都得死命支持B。
刚才也看了England 和Paraguay之战,比赛并不特别精彩,但对于首次看到高佬Couch踢球的我,还真的看得有点想吐血。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脚真的太长,控制球总是不能“得心运脚”,整个人好像不知所措,球卡在脚下团团转……偏偏他又是前锋,看他一直这样断送进球机会,真的很气。
Sweden和Trinidad的首仗刚刚结束,球赛竟然出人意表地和局收场。两队的支持者反应完全不同,Sweden的球迷是一片寂静,失望之情尽显,而被视为超级弱队的Trinidad竟然可以逼和强队,支持者欣喜若狂,疯狂得简直像是Trinidad赢了球赛。我说,这是至今世界杯开赛以来最精彩的球赛。虽然一球都没进,但光看Sweden频攻对手龙门,却一直欠缺灵门一脚,久攻不下,我即使是没特别支持哪一队,心脏却也为这紧张的战情收缩了好几回。或许Trinidad的实力,大家都忽略了。

Tuesday, June 06, 2006

人肉打字机

  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像个人肉打字机。尤其在赶了一篇又一篇稿后,我都惊奇自己能“生”出这么多文字。
  我记得念小学时,自己并不特别喜欢写作文。碰到上作文课,老师说要写几百个字的文章,我都觉得痛苦,没想到现在居然是终日与文字为伍,一天随便都得写出几篇“作文”。
  人家常说,别说自己最讨厌什么人,因为最后结婚的对象就偏偏是那个人。看来同样的说法用在职业也很“灵验”。
  有些时候,打稿打得头昏眼花,筋疲力尽时,会开始羡慕那些不用涉及文字的工作,好像做cashier。就拿着东西scan价钱,然后收钱找钱,不用想要怎么样把一篇稿写得更精彩,写得有新意,写得与众不同……
  但人毕竟是很犯贱的,相信真的给我做cashier时,我可能又会嫌太闷,文字神经又蠢蠢欲动了。
  Anyway, every tired person will go into crazy fantasy at times, so I guess it's just a spell that will pass.
明天睡醒后,我还是会继续做个快乐的人肉打字机。
  
  

Sunday, June 04, 2006

《The Da Vinci Code》

昨晚,终于看了这部电影。之前有人说电影好看,又有人万分唾弃,说电影大不如原著。结果,已经看过小说的我倒觉得还不错。
虽然电影不如小说细腻,但有实地场景和悲壮音乐的烘托,那份感觉还是有的。而姑且不论故事中所破解的惊天大秘密是否属实,我喜欢剧中人Robert Langdon所说的,无论Jesus是超然的圣人,还是娶妻生子的凡人,那都无损他的伟大。这句话说得中肯。我看完戏后,确实也有同感。

Friday, June 02, 2006

适应生活

我发现自己还在尝试适应,找出一个舒服的生活步伐和规律。加入了《我报》后,生活作息产生了巨变。虽然还是上班下班,但时间,连带整个生活却是360度转变。
以前在《晚报》,是8am上班,5pm后开始下班。虽然很多时候会因为工作迟下班,但总来得及回家吃饭看整晚的cable,从娱家的港剧,到TVBS的综艺节目,到Discovery的大小记录片,当个十足的couch potato,或者meet朋友,看电影,唱k,讲是非,享受一下Happy Hour。总之前半日努力工作,下半天积极寻乐,生活还算过得很平衡。
不过,在《我报》就非常非常不同了。12.30pm上班,10pm下班。虽然无需再摸黑起床,赶着准时8am报到,可以赖床赖个够,但是上班时间卡在午餐时分,午餐往往得提早吃,就只好早餐午餐二合为一,吃Brunch lor。结果,因为早吃,肚子下午一定敲警钟,又饿了,到了晚餐时间,忙着冲线截稿,有时得牺牲晚餐,搞到下班后再觅消夜。就这样三餐乱了套。
而且,我可爱的电视机也因为上下班时间的变迟被我冷落了。现在每天能看一小时的电视已经是奢侈了……
oops...糟了,得速速走人……上班去了,不然就迟到了!!!!如何适应新生活,等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 time management 方式,再来慢慢探讨。今天先这样了。

Thursday, June 01, 2006


“我”终于出街了

  辛苦了这么久,期待了那么久,《我报》终于诞生了。有如释重负,又忐忑不安的复杂情绪,因为辛劳的成果终于面市,但读者的反应又如何呢?
  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艺人。好像首次演一部电影,为自己的成品而自豪,却又担心观众的反应,不知道大家是喜欢还是唾弃。尤其当创刊号还有一张自己夸张演出的丢脸照!(自己都有点不敢看)
  同事说早上搭地铁时,看到不少人翻到那页“我听刘德华心跳”的报道时,都被照片吸引了,细读起来。这么看来牺牲形象的疯狂留影还是值得的吧!
  只是我今天还是决定尽量避开人群,以免被当众认出。幸好要上班,一整天窝在新闻室里,等到下班已是夜深人静…… phew……
  

Sunday, May 28, 2006

香港欢乐时光3-终结篇

一转眼,5天4夜的香港行就来到了尾声,明天就回家了。虽然已经有些想家,但要离开精彩的香港却又有一些舍不得……人,有时就是矛盾的。
今天主要在中环一带活动。穿梭在这个地势陡峭的商业中心别有一番风味,因为店铺都开在无所不在的斜坡上,时上是下,而且视觉上看来,一排沿着斜坡而建的店极富有特色,自成一格。
不过,不巧碰上星期六,人口稠密的香港处处塞车,让人深刻体会到香港果真是繁忙拥挤的大都市。
幸好上了山顶一趟,暂时远离城嚣,而且山上凉风习习、四周美景怡人,令人尤其享受。而且山顶的杜索夫人蜡像馆装修后再重新开业,增设了更多港产明星的蜡像,还加入不少互动元素,让访客和“明星”合影时可以耍出更多花样。里头最特别的蜡像要属刘德华的,因为它居然还有心跳,把手放在蜡像的心房,感觉那扑通扑通的心跳,眼前的蜡像俨然就是刘德华真人。只差不会眨眼,不然蜡像简直就超越了栩栩如生,因为它根本已经像活生生!
离开香港之际,很感谢我的导游Stanley这几天帮我安排了许多节目,介绍了许多美食,也陪我走了许多路,还不时很有绅士风度地帮我提东西。这几天里,这位新上任的爸爸还把他5个月大的BB的照片拿给我看,圆圆白白的,好可爱啊!!!只想祝福他5个月大的BB健康可爱!:)


Saturday, May 27, 2006

香港欢乐时光2

刚才完成观光工作后,和前优频道电视新闻同事meet up。她目前一个人在香港修读硕士学位,我和她已经有1年多没见面了,这回能抽出时间在异乡小聚,真是难得的一大收获。我们聊天叙旧、嘻嘻哈哈,不知不觉一晃就午夜12am了。
我喜欢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有一种很特别的feel。两个相识的人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话当年,谈近况,有种陌生中的亲切,又有几分亲切的陌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一天,就是觉得特别完满。尽管回酒店迟了,还有一堆资料整理等着我,为了这个相聚,还是甘之如饴 :)
今天走了很多很多路,脚板还在隐隐作痛,导游Stanley刚才还打趣说,作10次脚底按摩都不够。是啊,这次虽然是应香港旅游局的邀请前来,但因为要贴近一个普通游客的旅游性质,所以记者我这两天并没有什么专车接送,而是和Stanley一起搭地铁、搭轻轨列车、搭巴士,以及走路,四处体验香江的风土民情。累是累,但老实说,是个相当享受的过程。毕竟,这就是旅游的真谛: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掘。
今早contribute to my intense walking的就是香港新开的湿地公园。不过,这个地方还真的很不错。本来以为这只是单纯的生态保护区,不过一游之后才发现其实内有乾坤,可看可学的东西其实很丰富。
之后就“移师”到购物天地铜锣湾去搜刮有趣的商店,全程靠脚丫子,收获当然多,但可怜的双脚就只能报销了 :P
已经近凌晨2 am,不能再多说了。得速速开始整理一堆的资料,然后赶紧会周公,为明天的冲刺养精蓄锐 :)

Friday, May 26, 2006

香港欢乐时光1

这是我第一个在外国写的blog,竟有点莫名的兴奋。昨天三番四次尝试connect我的laptop上网都没能成功,今早问了酒店负责人才知道是很blur的自己插错了cable。
今天是我在香港的第二天。为了给《我报》撰写一系列香港吃喝玩乐的好介绍,我应香港旅游发展局的邀请到东方之珠来趟5天4夜游。尽管非常爱香港的我已经来过香江无数次,这次由专业导游Stanley陪伴讲解,我还是对香港有了新的发现。
香港,是个很有趣的城市,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新景点、新玩意儿带给游人惊喜。昨天,Stanley带我到九龙一家拥有360度无敌海景的新29和30楼高餐厅兼pub。那里的风景简直是……太棒了!特别是入夜后,对岸香港岛上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将夜幕点缀得璀璨夺目,坐在昏暗的pub里欣赏这眼前美景,简直是人生的一大浪漫 :) (想知道这个超hip又醉人的地方在哪儿,就别错过我接下来在《我报》的报道 :P)
今天,我到了大屿山参观天坛大佛,佛还是那个著名的大佛,但在来临的6月,大佛所在地将转化为一个精彩的佛教村。而最最令人期待的是,上大屿山不再只是坐德士或巴士,而是多了一个缆车的选择。这条缆车路线长5.7公里,虽然我到访时还是无缘一试,但单看整个地形,以及听负责人的讲解,就可想象坐在缆车里俯瞰四周,是多么迷人壮观的山水风景。
下午,就到迪士尼乐园走了一趟,还发现附近的迪欣湖原来也是一个很美丽的休闲场所。怎么个美丽?当然又要看《我报》:P
明天,Stanley将带我去发掘一些特别的购物商店……女生天生喜欢购物,这我当然也很向往。现在就要带着小小的兴奋去zzzzzzz。在临睡前,顺便提一下,我住的酒店也非常漂亮,房间自成一格,有个小厨房、小厅,倒有几分家的味道……是什么酒店?我会说的,只是先暂时卖关子啦!

Monday, May 22, 2006

放假回来的第一天

  放了一个礼拜的假再回到工作岗位,有点对假期的眷恋,又有点回到工作的兴奋。听同事们叙述起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工作上的状况,it sure sounds like I have missed out a lot.这些日子,新闻室都在进行试跑,要让全体同仁适应正式工作的日子。同事们七情上面的形容起这当中的忙碌、混乱、疲累,虽说我逃过这一劫是应该有些庆幸,但又似乎因为错过了而有些莫名的失落。
  有些经历在体验时是恐怖的,但正因如此,回首时才格外有味道。从同事们精彩的表情,我知道尽管那段日子真的叫他们疲于应付,但却在他们生命里留下了另一个深刻的回忆。
  可惜的是,我错过了这份集体回忆。

Sunday, May 21, 2006

好一段时间没有post new blog,因为放假去了云顶。这个山上的小乐园其实并不是我喜欢的地方,总 嫌它太闷。不过,这回陪妈妈,同阿姨和舅母组成了一个“娘子团”前去,倒有几分乐趣。平时与阿姨和舅母谈天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有了这几天的朝夕相处,聊天的机会多了,彼此间的了解也增加了。
其实,有时听听长辈讲话也挺有乐趣的,听她们叙述一些亲身经历的故事、说起小时候的我,还真的相当引人入胜。一些年轻一代会认为与长辈说话很闷,而且话不投机,但其实只要我们肯耐心坐下来和他们聊聊,这当中可有很多等待着被发掘的精彩。
说回云顶,这是我第二次到那里。上一次去是三年前的事了。阔别了这些日子,云顶又有了不少改变,不仅是吃的餐馆、买东西的商店变多了,赌场更是不断扩充。
这个纸醉金迷的地方真的是不分昼夜,分分秒秒都挤满了人,大家肆无忌惮地拼命搏杀,只为求实现一个赢钱的梦。看着那许许多多在赌场进进出出的人,不禁要想究竟又有多少会梦想成真呢?
不过,对我来说,进赌场总会闹一些小插曲。或许是因为样子还有点稚气吧,明明早过了进赌场的合法年龄,但保安员还是经常以怀疑的眼光盯着我,一边要求看证件,一边摆出那种随时准备把我扔出去的模样。就是喜欢在这个时候大大方方地亮出护照,然后一副“我怕你啊”的模样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做成年人的满足感,这一刻最能感受到。

Monday, May 08, 2006

一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总觉得写日记很麻烦,甚至有种缺乏安全感的感觉,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已习惯把好的、坏的、开心的、难过的、甜蜜的、生气的种种都收在心里。
因为某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必须有这个blog。对时下的许多人来说,maintain a blog已经成为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但自认落伍的我还真需要多加适应。
喜欢冒险的人会说,凡事不尝试又怎么会知道自己不喜欢呢?但很多时候,我是一个安于现状,对尝试没有多大渴望的人。仔细想来,这样的性格和我的职业,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冒险精神,是记者工作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我怎么可以没有呢?!所以,我有时会忍不住想,如果我真的没有这样的精神,我又为什么会享受记者的工作呢?
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我不喜欢冒险,或许不是真的“不喜欢”,而是懒得冒险。在可以不用冒险的情况下,我自然乐于接受。但面对非常状况时,我想我的骨子里是有一份热衷的吧。
我开始发现这就是写日记的问题,be it one on paper or one online,写着写着,就迫使自己不得不是想一些平常完全不会触及的问题。然后,思绪会越来越乱,结果就被自己弄累了。
我真的佩服那些风雨不改,勤于写日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