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一篇新闻

  刚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询问的竟是我两年多前在《联合晚报》作的一篇报道。
  当时,访问了一名外国女博士,她研发出一种有助于抗癌的营养品,并通过服用自己的产品从癌症中奇迹般地痊愈。
  还记得报道刊登后,连续几天,甚至之后的几个月都不时接到读者的来电,询问如何能买到这个营养品。那时,甚至还有人把我当成专家般,问我药是否真的如受访者说的那么好,还问我本身会不会推荐,叫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相隔长达两年多,居然还有人问起这个在我记忆中已是陈年旧事的报道,可以说完全在我意料之外。
   顿时真正感受到一篇新闻报道的“寿命”何止只是见报的那一天。
  一篇对记者来说不以为意的新闻,可能是读者的借镜、指引、甚至是希望。因此,每一则新闻无论再微不足道,或许对他人都有其非凡的意义。
   新闻工作者不时都需要这样的提醒,否则周而复始地像打稿机器般生产一篇接一篇的新闻后,慢慢就忘了自己写的不只是文字,而是牵动着他人生命的精神粮食。

Monday, September 17, 2007

要上班的星期天

  自从《我报》星期一出版后,《我报》记者们开始实行星期天轮班制。  
  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固定星期天上班。以前在优频道新闻和《联合晚报》,都试过星期天得工作。不过,自从加入《我报》后,由于报章的出版日期之前是星期二到六,所以过去1年多也像一般上班组一样,可以享受周末两天的休息。  
  现在又回到星期天上班的日子。  
  老实说,星期天上班有种很奇怪的双重心情,即忧郁又悠闲。  
  中午出门,在前往报馆的途中,看着大街小巷的行人不是衣着光鲜就是休闲打扮,或俪影双双、或三五成群、或扶老携幼,显然一副享受假日欢乐时光的幸福模样,而想到自己还要如常上班,就会不禁心生羡慕。然后,一阵落寞侵袭,忍不住有种“众人皆乐,我独苦”的刹那感慨。 
  然而,真正踏进新闻室后,心情又会莫名其妙地出现180度的转变,竟享受起星期天上班的清静。  
  星期天的报馆工作的记者比平日少,加上新闻组以外的部门都没有工作,所以整个环境特别幽静。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公司和机构都没有开工,所以也几乎没有人会在这天打电话找记者、电邮也没有几封。少了人来人往、少了电话铃声频响,少了没隔多久就闪出的“you've got mail”提醒,工作的心情倒变得格外轻松自在。  
  能够享受工作步伐的放慢,星期天上班自有它令人喜欢之处。特别在想到各大百货公司、电影院、休闲场所、餐馆都是人山人海,人头窜动的景象后,人烟稀少的办公室反而成了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