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我报》
转眼间,《我报》诞生快两个月。不时会想,这两个月,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而爱它的人究竟又有多少?
这样的问题很难有答案,因为要收集每个人的看法太困难了。只能从自己所见所闻当中,拼凑出一点头绪。我最近正好就有了啼笑皆非和欣喜感动的两种体验;都是和《我报》有关。
体验1
那天打电话访问一名年轻人。
说了几句话后,年轻人问: "Which paper are you from?"
"I'm from ‘my paper’." 我回答
"I know you are from your paper. What paper?"
我听了,当下只觉得好气又好笑。对方搞不清楚状况,还一副不耐烦的语气,以为我寸心耍他。
"The name of the paper is ‘MY PAPER’。"我特地强调,希望对方会听明白,也就此记着这份报纸。
面对弄不清你是谁的受访者,感觉最尴尬,因为对方始终对你半信半疑。
体验2
去一个记者会,碰到一位口操英文,华语说得一块一块的年轻人。对方问我是哪份报纸的记者,我说“my paper”。
对方突然好像找到宝似的,双眼发亮,兴奋地说:“You know I must tell you, my mandarin is very lousy and I don't read Chinese paper one, but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y paper’, I don't know if it's the colour or the layout or what, it just makes me want to read it , even though I can only read it very slowly.”
听到这样一番话,心里无法不感动。习惯听到的赞许不外是报纸“nice”、“easy to read”,但此刻听到有人说就算读得辛苦,读得再慢,也还是坚持要看完这份报纸,只因为觉得好看,真的很受鼓舞。
《我报》的一大目标就是希望能吸引平常不看华文的人重拾这个语文,看来这样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希望越来越多人认识《我报》,更希望越来越多不看华文的人愿意通过《我报》改变这个习惯。
Thursday, July 27, 2006
Saturday, July 22, 2006
找一个故事
《我报》要以一个有human interest的角度写出开国元勋林金山对我国公共住屋的贡献。
于是,要找出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见证了组屋建设,对第一批组屋推动者林金山有印象的长者。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但要找到一个拥有这样一个故事的人,多少有点可遇不可求。
我和摄影记者到了本地最早落成的组屋区寻找新闻的主角。望着一栋栋的组屋,不禁有种茫茫人海的迷惘。您在哪里?
我们沿家挨户地敲门询问,但应门的老人少之又少。老组屋的老住户搬的搬、离世的离世,所剩无几,物换星移,倒迎来了年轻的一代。碰到了约50岁的居民,坦言当年年纪太少,知道得很少,童年记忆已是模糊;90多岁的老爷爷,口操福建话,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对林金山的印象,我用自己有限的福建话同他交谈,问出了感想却少了那个有feel的故事;还有60多岁的婆婆,向一些居民打探后得知有她这么一位老街坊,兴致勃勃地觅得了她,可惜老人家说什么都不清楚,当年只不过是嫁人搬到夫家,我只能一场欢喜一场空……
寻寻觅觅,差点以为我的新闻主角注定找不到了。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在快绝望之即,碰上了陈国梁老先生。已是花甲之年的他,背后正好就收藏着一个最真实,最动人,最新加坡的故事。
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仿佛也随他走了一回过去。
结束了采访工作后,我已是走到精疲力尽、热得满头大汗,但身体的疲累远不及心里的满足。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还是找到了您。
真的希望他的故事见报后能让年轻的一代有了领悟,让年长的一代有所共鸣。因为身为新加坡人,那是我们走过的路。
《我报》要以一个有human interest的角度写出开国元勋林金山对我国公共住屋的贡献。
于是,要找出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见证了组屋建设,对第一批组屋推动者林金山有印象的长者。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但要找到一个拥有这样一个故事的人,多少有点可遇不可求。
我和摄影记者到了本地最早落成的组屋区寻找新闻的主角。望着一栋栋的组屋,不禁有种茫茫人海的迷惘。您在哪里?
我们沿家挨户地敲门询问,但应门的老人少之又少。老组屋的老住户搬的搬、离世的离世,所剩无几,物换星移,倒迎来了年轻的一代。碰到了约50岁的居民,坦言当年年纪太少,知道得很少,童年记忆已是模糊;90多岁的老爷爷,口操福建话,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对林金山的印象,我用自己有限的福建话同他交谈,问出了感想却少了那个有feel的故事;还有60多岁的婆婆,向一些居民打探后得知有她这么一位老街坊,兴致勃勃地觅得了她,可惜老人家说什么都不清楚,当年只不过是嫁人搬到夫家,我只能一场欢喜一场空……
寻寻觅觅,差点以为我的新闻主角注定找不到了。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在快绝望之即,碰上了陈国梁老先生。已是花甲之年的他,背后正好就收藏着一个最真实,最动人,最新加坡的故事。
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仿佛也随他走了一回过去。
结束了采访工作后,我已是走到精疲力尽、热得满头大汗,但身体的疲累远不及心里的满足。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还是找到了您。
真的希望他的故事见报后能让年轻的一代有了领悟,让年长的一代有所共鸣。因为身为新加坡人,那是我们走过的路。
Tuesday, July 18, 2006
一场延迟又延迟的聚餐
刚过的周末,终于和另外两位“嘴刁俱乐部”的成员聚会了。
说起这个“嘴刁俱乐部”,是有一个有趣的典故。话说两年前,我还在优频道新闻工作时,有一天(忘了什么情况)和同事R和W聊天时,竟意外发现我们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爱吃却又嘴刁的一族。
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神经向彼此下了“战书”,约好一个午餐我们各自买下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到办公室来,然后办个个“大吃会”,互相“鉴定”彼此买来的美食,看谁的嘴最刁。
当时,只觉得什么都好吃,因为三个无聊的人围在一张办公室的小桌子,趁着忙碌的新闻工作未开始,边吃边笑边讲废话,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
就这样我们这个非正式的“嘴刁俱乐部”成立了。
我们原本还决定每个月定期举行一次美食分享会。但事与愿违,这个满是趣意的“嘴刁俱乐部”聚会随着优频道的结束,我们三人的分道扬镳,被迫终结了。
不过,为了延续这份由食物开始的友情,我们还是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继续美食大会。只是地点换成了外头的餐馆。大家说好,谁生日另外两人就给寿星请客,大吃一顿。
但忙碌的工作,不同的休息日,以及我们有限的假期总是令聚餐“好事多磨”,去年要给R庆生的一餐,一延再延,竟到他今年的生日都过了,我们才终于在刚过的周末聚上了。
还真的是聚得不容易。不过,好在总算让“嘴刁俱乐部”又人齐地碰在一块了。
大家都感叹真的太久没聚会了。以后要尽量三个月聚一次,这是我们最后的结论。
不知不觉,吃不再是重点,人才是成就这个“嘴刁俱乐部”的关键。
我的fellow嘴刁朋友,三个月哦,别忘了!
刚过的周末,终于和另外两位“嘴刁俱乐部”的成员聚会了。
说起这个“嘴刁俱乐部”,是有一个有趣的典故。话说两年前,我还在优频道新闻工作时,有一天(忘了什么情况)和同事R和W聊天时,竟意外发现我们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爱吃却又嘴刁的一族。
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神经向彼此下了“战书”,约好一个午餐我们各自买下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到办公室来,然后办个个“大吃会”,互相“鉴定”彼此买来的美食,看谁的嘴最刁。
当时,只觉得什么都好吃,因为三个无聊的人围在一张办公室的小桌子,趁着忙碌的新闻工作未开始,边吃边笑边讲废话,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
就这样我们这个非正式的“嘴刁俱乐部”成立了。
我们原本还决定每个月定期举行一次美食分享会。但事与愿违,这个满是趣意的“嘴刁俱乐部”聚会随着优频道的结束,我们三人的分道扬镳,被迫终结了。
不过,为了延续这份由食物开始的友情,我们还是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继续美食大会。只是地点换成了外头的餐馆。大家说好,谁生日另外两人就给寿星请客,大吃一顿。
但忙碌的工作,不同的休息日,以及我们有限的假期总是令聚餐“好事多磨”,去年要给R庆生的一餐,一延再延,竟到他今年的生日都过了,我们才终于在刚过的周末聚上了。
还真的是聚得不容易。不过,好在总算让“嘴刁俱乐部”又人齐地碰在一块了。
大家都感叹真的太久没聚会了。以后要尽量三个月聚一次,这是我们最后的结论。
不知不觉,吃不再是重点,人才是成就这个“嘴刁俱乐部”的关键。
我的fellow嘴刁朋友,三个月哦,别忘了!
Thursday, July 13, 2006
我们开心吗?
调查说我们很不开心。
我想或许是吧,东西不断起价,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大家拼命工作,赚钱维持日益增加的生活开销;所以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休闲时间越来越少;渐渐忘了什么是享受生活。这样怎么会开心?
突然想起放假在国外玩的同事YL,现在应该在日本想着该吃寿司还是拉面。记得昨天她为了晚上能安心搭飞机,中午还跑回报馆把没写完的稿赶完。当她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从位子上跳起来,兴冲冲地交稿时,她那发自内心,从每一个细胞渗透出来的喜悦可说是感染了所有呆坐在电脑前,打稿打得快变化石的我们。
那一刻,虽然出国的人不是我,我都不自觉地感到开心。为开心的人而开心。
每个人都有开心的能力,也都有不开心的动力。所以当不开心的动力太强时,我们都应该试着寻回开心的能力,缓冲生活。
总觉得放假是很好的重拾开心方法。尤其放假出国的人最开心。
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抛开工作的烦恼、忘记所有不快乐的事,让身心去旅行,多好。
虽然不能长保快乐,但起码有短暂的“开心”充电,接下来的不开心动力也会来得比较慢。
不能改变生活的环境,就找方法为生命注入一些笑容。
突然,我也想放假去旅行。只是这一两个月内都不太可能发生。但不要紧,我想着这个念头,都已觉得开心 :)
调查说我们很不开心。
我想或许是吧,东西不断起价,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大家拼命工作,赚钱维持日益增加的生活开销;所以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休闲时间越来越少;渐渐忘了什么是享受生活。这样怎么会开心?
突然想起放假在国外玩的同事YL,现在应该在日本想着该吃寿司还是拉面。记得昨天她为了晚上能安心搭飞机,中午还跑回报馆把没写完的稿赶完。当她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从位子上跳起来,兴冲冲地交稿时,她那发自内心,从每一个细胞渗透出来的喜悦可说是感染了所有呆坐在电脑前,打稿打得快变化石的我们。
那一刻,虽然出国的人不是我,我都不自觉地感到开心。为开心的人而开心。
每个人都有开心的能力,也都有不开心的动力。所以当不开心的动力太强时,我们都应该试着寻回开心的能力,缓冲生活。
总觉得放假是很好的重拾开心方法。尤其放假出国的人最开心。
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抛开工作的烦恼、忘记所有不快乐的事,让身心去旅行,多好。
虽然不能长保快乐,但起码有短暂的“开心”充电,接下来的不开心动力也会来得比较慢。
不能改变生活的环境,就找方法为生命注入一些笑容。
突然,我也想放假去旅行。只是这一两个月内都不太可能发生。但不要紧,我想着这个念头,都已觉得开心 :)
Monday, July 10, 2006
世界杯结束了
一个月的轰轰烈烈终于结束了。忙完了所有有关世界杯大决赛的稿后,心里禁有一股莫名的失落。
这是因为不习惯热闹后的宁静吧。一个月来,天天与足球为伍,白天看/写有关足球的大小新闻,晚上看球赛……不知不觉,倒也习惯了这个很not me的作息。
最近,一些认识我,但和我不熟的人都在问我,你真的有看球赛啊?你真的喜欢看?是,我真的有看球赛。真的喜欢?Erm.....老实说,我其实还真的蛮享受这个过程的。我一向不是一个喜欢看足球的人,但喜好真的是可以培养的,这些日子不停地日看夜看,倒也看出了一些感情。
其实,我想我是喜欢这种有东西追看的日子。可以是一部连续剧,也可以是一本好书。那是一种生活有目标的充实感,尽管追看的东西可以很微不足道,甚至很无聊。总觉得当日子里有一种东西让你神往,念着,每天会过得特别有动力,因为心里会希望赶紧完成手头上的事,然后进入那个让你不停想念着的世界。这种状态,有种叫人陶醉的兴奋。
不过,凡事都有结束的一天。日追夜追的东西终于结束时,那最痛苦。少了原有的兴奋,就是withdrawal symptoms来袭时,生活像是突然缺少了某种“目标”而变得空虚。这也大概就是失落的原因。
然而,不要紧,相信假以时日就会“复原”,因为生活中总还会有新的东西让人“追”:)
一个月的轰轰烈烈终于结束了。忙完了所有有关世界杯大决赛的稿后,心里禁有一股莫名的失落。
这是因为不习惯热闹后的宁静吧。一个月来,天天与足球为伍,白天看/写有关足球的大小新闻,晚上看球赛……不知不觉,倒也习惯了这个很not me的作息。
最近,一些认识我,但和我不熟的人都在问我,你真的有看球赛啊?你真的喜欢看?是,我真的有看球赛。真的喜欢?Erm.....老实说,我其实还真的蛮享受这个过程的。我一向不是一个喜欢看足球的人,但喜好真的是可以培养的,这些日子不停地日看夜看,倒也看出了一些感情。
其实,我想我是喜欢这种有东西追看的日子。可以是一部连续剧,也可以是一本好书。那是一种生活有目标的充实感,尽管追看的东西可以很微不足道,甚至很无聊。总觉得当日子里有一种东西让你神往,念着,每天会过得特别有动力,因为心里会希望赶紧完成手头上的事,然后进入那个让你不停想念着的世界。这种状态,有种叫人陶醉的兴奋。
不过,凡事都有结束的一天。日追夜追的东西终于结束时,那最痛苦。少了原有的兴奋,就是withdrawal symptoms来袭时,生活像是突然缺少了某种“目标”而变得空虚。这也大概就是失落的原因。
然而,不要紧,相信假以时日就会“复原”,因为生活中总还会有新的东西让人“追”:)
Friday, July 07, 2006
谢谢有人捧场
前两天有读者sms进来说喜欢看洪播播的报道,还希望世界杯之后这个播播档口还能继续下去,报道着其他的东西。
看到这则简讯时,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感动。谢谢这位支持洪播播的朋友。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是这样的吧,就是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有人捧场,有人喜欢,即使只是很小搓的一群,也足以让自己觉得开心,也足以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很多时候,文字的工作是孤独的,虽然写出来的东西是给成千上万个人看,但你永远不知道到底谁在看,看的人有什么感想,认同吗?反对吗?喜欢吗?讨厌吗?这种one way的交流有时很恼人,因为u never know where u stand。
有读者回应总是好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坏的最好是越少越好:P),起码有人给你feedback,肯定你也好,批评你也好,总算能够借助别人的评语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改进。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帮助,记者也不例外。Thanks to all those who make an effort to comment :)
前两天有读者sms进来说喜欢看洪播播的报道,还希望世界杯之后这个播播档口还能继续下去,报道着其他的东西。
看到这则简讯时,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感动。谢谢这位支持洪播播的朋友。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是这样的吧,就是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有人捧场,有人喜欢,即使只是很小搓的一群,也足以让自己觉得开心,也足以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很多时候,文字的工作是孤独的,虽然写出来的东西是给成千上万个人看,但你永远不知道到底谁在看,看的人有什么感想,认同吗?反对吗?喜欢吗?讨厌吗?这种one way的交流有时很恼人,因为u never know where u stand。
有读者回应总是好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坏的最好是越少越好:P),起码有人给你feedback,肯定你也好,批评你也好,总算能够借助别人的评语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改进。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帮助,记者也不例外。Thanks to all those who make an effort to comment :)
Sunday, July 02, 2006
球场的领悟
连续两晚都各有一场球赛以点球作为终结。对于penalty shootout,我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喜欢看又不喜欢看。
喜欢,因为很刺激,门将和射脚one to one,就是那种步步惊心的紧张;不喜欢,因为耗了120分钟,仅在几分钟的点球之战决胜负,总觉得像草草了事,而且似乎对整队的实力有欠公平。
然而,看德国和阿根廷交锋,英格兰和葡萄牙激战,重点不是penalty shootout,而是从中学习了做人的态度。
两场球赛,两种过程,两个领悟。
1〕有志者事竟成
一球落后的德国就展现了这种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自乱阵脚,选择奋力反击,沉着应战,顽强抗敌,终于在第80分钟,漂亮扳平比数。这种沉稳的态度令人激赏,也是漫长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要峰回路转当最后的胜利者,毅力和耐力就是武器。
2〕小不忍则乱大谋
Rooney的红卡就是典范。就为了数秒的不爽,逞一时之勇(庸),怒踩对手一脚又猛推Cristiano Ronaldo,好处没捞到,反落得被驱逐出场。球赛的评述员说得好,多个星期的积极复原,为了换取在世界杯上阵的机会,却就这样被断送了。“百忍成金”,在球场适用,在人生的竞技场更是如此。蛮横、鲁莽、无礼,只能当有勇无谋的武夫。在这时代,EQ才是成败的关键。
连续两晚都各有一场球赛以点球作为终结。对于penalty shootout,我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喜欢看又不喜欢看。
喜欢,因为很刺激,门将和射脚one to one,就是那种步步惊心的紧张;不喜欢,因为耗了120分钟,仅在几分钟的点球之战决胜负,总觉得像草草了事,而且似乎对整队的实力有欠公平。
然而,看德国和阿根廷交锋,英格兰和葡萄牙激战,重点不是penalty shootout,而是从中学习了做人的态度。
两场球赛,两种过程,两个领悟。
1〕有志者事竟成
一球落后的德国就展现了这种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自乱阵脚,选择奋力反击,沉着应战,顽强抗敌,终于在第80分钟,漂亮扳平比数。这种沉稳的态度令人激赏,也是漫长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要峰回路转当最后的胜利者,毅力和耐力就是武器。
2〕小不忍则乱大谋
Rooney的红卡就是典范。就为了数秒的不爽,逞一时之勇(庸),怒踩对手一脚又猛推Cristiano Ronaldo,好处没捞到,反落得被驱逐出场。球赛的评述员说得好,多个星期的积极复原,为了换取在世界杯上阵的机会,却就这样被断送了。“百忍成金”,在球场适用,在人生的竞技场更是如此。蛮横、鲁莽、无礼,只能当有勇无谋的武夫。在这时代,EQ才是成败的关键。
Subscribe to:
Posts (Atom)